您当前的位置:民族宗教
夏邑县讲好民族团结系列故事⑥丨韩道口镇:认干亲、办养殖、共发展
发布时间:2022/11/14 9:58:30

在夏邑县韩道口镇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——“认干亲”。认干亲又称结干亲、拜干亲,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。 韩道口镇一带多选姓刘(谐音“留”)或姓程(谐音“成”)的人为孩子的干爹娘,取“留”而不去、“成”而不夭之意。韩庄村小刘庄组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落,回族人姓刘的不在少数,这边的认干亲取决于认刘姓取“留”而不去之意,而这一举动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,从侧面反映出了民族交流习惯交融。

逢年过节,韩庄村民邻里之间我馈赠你油香,你送我粽子、汤圆、月饼、饺子等饮食,回汉之间其乐融融、互相团结。豫东有大年初一送饺子的习俗,意为传递香火,据村民介绍说,每到大年初一这天早上,各族群众都往村里年龄大的、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里送饺子,老人同样回赠几个饺子,到后来村里的老人家里有一大筐的饺子,也分不清谁家的都交融在一起,各种味道的荤的素的都有,老人一边品尝着饺子,一边回味着这些年的交融往事,幸福爬满了满是皱纹的脸庞。

以前因为回汉民族风俗饮食习惯不同,回族女不嫁汉族男,汉族女不嫁回族汉,现在互通交融是因为宗教信仰弱化、代际关系中父母权力式微、社会流动和交往方式多样化、村庄舆论的约束力弱化。饮食习惯相互交融,互相尊重。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好公公、好婆婆、好媳妇尊老爱幼等好习惯层出不穷每年表彰好多名。

韩庄村因人多地少,回族群众有外出经商的传统,也有在家搞养殖的。韩庄村委积极发挥团结引领作用,牢牢团结各族群众,通过与周边村接对子的方式,逐步形成了“韩庄村的搞养殖,周边村的提供饲料;韩庄村的办厂子,周边村的提供劳动力,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致富”的良好发展格局。

韩庄村现在流传着几句顺口溜“牛满栏、羊满圈、团结致富齐向前;直夸党的政策好,邻里互助笑开颜”。顺口溜表明了群众的心声,也是对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最好的诠释,共同富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,也是祖国的需要,让我们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,迈着豪迈坚定的步伐,去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。